科技馆vs博物馆有何不同?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今天江苏华辰小编就以【科技馆vs博物馆有何不同?】给大家具体解释下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科技馆(也叫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史。 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在欧洲出现了博物馆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新的博物馆现象就是科学博物馆的出现。这是与收藏珍品不同的一种博物馆文化现象。在博物馆里收藏的是动物界、植物界的标本,古生物、古人类和矿物岩石标本以及测量学、天文学的工具,地球仪、天体望远镜、显微镜、温湿度计等等。这些标本、器械、仪器进入博物馆不仅扩大和改变了原来藏品的内涵,而且产生了博物馆的新职能,第二职能,即科学研究职能。近代科学诞生于十六、七世纪。当自然科学从形而上学的方法进入实验科学方法阶段以后,各门科学都在自己的领域中积累了大量材料,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进展。数学进展最快,力学也很快成熟,近代化学、生物分类学也相继发展起来形成近代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时,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的科学博物馆就应运而生了。博物馆往往就是科学家工作的场所,藏品就是科研的对象或资料。
博物馆
到了十九世纪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下,自然科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这个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明和新发现比前三个世纪的总和还多一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之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博物馆或科技博物馆。根据哲学家笛卡尔建议于1779年在巴黎创建的国家科学工业博物馆,是世界科技博物馆的先驱。
进入廿世纪以后,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博物馆现象的现代形态进一步形成。博物馆的第三职能——社会教育职能有了大的发展,二次大战前的二十年,博物馆的大发展也有客观需要。战争推进了工业发展,工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普及。在30年代世界出现了科学技术博物馆发展的新局面。北美洲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博物馆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美国。1933年芝加哥成立了规模宏大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在其影响下科技博物馆运动迅速推向全美。1937年巴黎大学创办的“发现宫”是博物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知名的典型。这个馆打破传统科技馆静止的陈列,面向观众表演或现场实验科学知识并向观众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设备。这是当时大学里流行的实验教育学思想的体现。“发现宫”把博物馆科普教育的职能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以上引自苏东海《博物馆演变史纲》
二战之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呼吁科学普及和公众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个时侯科技馆从为科研服务转型成为科普机构,博物馆的含义已经从历史走向未来。在科技馆中博物馆的历史感日益淡薄而现实感则日益加强。
而王恒先生的观点可以作为苏东海先生的参照系,他把科技馆的发展分成五个阶段:准备阶段、自然史博物馆阶段、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阶段、专门科学博物馆阶段、科学与技术中心阶段。后四个阶段的名称加起来可以看做是对科技馆范围的定义。
科技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科技馆,从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模糊的得到一个经验上的科技馆定义,现代博物馆学对科技馆的定义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诠释。我个人比较赞同安来顺博士的分类法:科技馆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综合性的,它以展览为主,有众多模型和实物供观众动手操作和表演;
第二类:专科性科技馆,它往往侧重于阐述某一具体学科的理论;
第三类:科技实验馆,观众自行操作,观察科学实验现象等。而茅以升把科技馆分为两类:以实物、科技史展览为主的传统型和以动手操作、科学普及性实验为主的现代型。
个人的观点,科技馆是广义博物馆概念下的一个类别,与综合类博物馆、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处于一个层次上。而科技馆也有广义、狭义两个范畴:狭义上,我支持美国博物馆学者博寇的观点,只有具备科技史、自然史展览的科技馆,才能称为狭义的科技馆,才属于狭义的博物馆范畴;而安来顺分类下的科技实验馆和茅以升分类下的现代型科技馆,似乎可以定位为狭义的科技中心或者科学中心。
相信对大家【科技馆vs博物馆有何不同?】应该有所了解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电话咨询或者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她们会用她们的热情、细心、耐心给大家在详细的解释哦,更多关于科技馆、
校园科技馆、
气象科普馆、
科技馆设计、
企业展厅、教学模型、
教学仪器、多媒体等以及各类场馆解决方案请联系我们免费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