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中形成的特定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存在于学校范畴内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有哪些分类?
一、校园物质文化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求我们营造一个文明、优雅的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去陶冶人、感化人。优美的校园环境具体体现在校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设施建设上,例如:校园建筑、绿地美化等。学校的管理者应从实用、多样、美化的角度出发,对校园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陶冶性,努力营造出优雅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校内师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教育,促进个人的发展。
二、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又称校园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校纪、制度、公约等等,它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准则,使校内师生在其指导下进行活动、联系和交往。就目前来看,这些准则和制度不会因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发生质的变化,它只会不断地完善并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例如:学生方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卫生包干制度”和“班级公约”;老师方面的《教师岗位职责》、《教师安全工作细则》等,这些制度的颁布实施,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能形成良好的秩序,保持了教学的稳定性,也保证率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健康发展。
三、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德育工作在这里被置于首要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也在逐步地扩展和深化,就当前来说,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思想道德文化
思想道德文化是指为了适应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师生群体之间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其中德育的现代化建设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点,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强化传统道德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师生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和优化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助人为乐、憎恶扬善、团结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科学知识文化
科学知识文化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能培养等方面形成的文化。进行科学知识文化建设是由学校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当前学校科学知识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确立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主动创造一切条件,鼓励指导教师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造一种锐意进取的教改氛围。
(三)活动形态文化
活动形态文化是校内构建的各种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所形成的文化,该项文化的重点是学生社团活动,这是由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学生社团的建立、活动的开展,更利于学生在积极活动的过程中找到展示自我力量和才华的领域,从而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也使得广大师生在活跃自主的环境中更好地工作、学习,全面发展,为迈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校园风尚文化
校园风尚文化是指几种反映学校办学宗旨的学风、校风和全体师生的生活作风等方面形成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风尚能够将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朝着学校的总目标前进。所以当前校园风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创造一种活泼、自主、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和校园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所以,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互相渗透,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校园文化整体。这就要求学校要以“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校园文化充满教育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充分发展个性,完善自我。
相关阅读:校园文化设计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