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新闻

气象科普馆有哪些作用?

发表日期:2016-09-09     浏览次数:

气象科普馆有哪些作用?气象科普馆是提高国民对自然气候、气象原理知识的认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经济建设的新时期,社会化是气象科普重要的发展策略,在当前形势下对气象科普的社会化作用发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气象科普概述

1.1科普的含义

科学普及工作,及时通过必要的宣传和倡导,将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进行传播,引导公众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实现全面科学素质的有效提高。科普资源是进行科学普及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普工作的工具,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的、免费的科普服务的总称,主要的形式包含有科普信息、科普产品、科普作品等。科普资源的社会化,既是指将科普工作与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联系起来,如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科普产品的信息服务和科普场所的建立等,通过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推广活动和大众现代传媒等发挥其在整个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1.2社会化含义

社会学是指以人类的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的研究重点是现代社会人类的社会行为,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组织和团体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气象科普本身即是气象社会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预防,发挥政府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进行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的气象科普工作提出了业务化、社会化、常态化、品牌化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科普的社会化作用,是当前气象工作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2、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气象科普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气象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气象科普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专业化的创作队伍建设不足;气象科普工作的工作手段落后,渠道较少,所发挥的社会效益较低;气象科普工作的整体水平较低,不能对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的指导,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普获取和利用的意识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气象知识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指导。当前,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指导工作的思想有待更新、工作的形式过于单一、专业设施和人才的缺乏、社会化程度较低。

气象科普馆
气象科普馆

3、气象科普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化作用分析

3.1气象科普的社会属性

科学活动本身即具有社会属性,与经济、军事、政治、教育等各种社会活动之间密切相关,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气象科普的社会属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气象科普活动对其他的社会活动产生影响,发挥其社会功能;二是其他的社会活动是气象科普活动的基础,对其产生制约的作用。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即主要表现在第一方面,既科普活动通过提高公众对自然气象知识的了解,掌握正确的方式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和认识,为其他社会活动的提供便利。

3.2气象科普的普及方式

科普是一项宣传活动,必须借助一些方法、技术和途径,将气象知识进行传递。气象科普的对象包含社会公众的各个层次,其对气象知识的需求和认识能力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气象科普的方式必须是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保证其满足大部分社会公众接受。当前气象科普的主要形式包含有: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主要包含有科普展览、科普网站、科普广播和电视、科普讲座、科普宣传材料和科普宣传橱窗等;气象科技信息服务,包含有相关信息的查询和提供、现场指导等;科技示范,包含气象科技示范基地等;气象科普培训,对社会各行业的关键部门进行气象的知识培训等;气象科普活动,主要包含有与学校、社区和公共活动中心等联合进行的科普推广活动。

4、促进气象科普工作社会化的有效措施

4.1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保障作用

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们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以法律形式对科普活动进行保障的规定的法律。科普法的颁布,表明政府对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视,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体制的建设完善,奠定的坚实的基础。科普法中明确规定,“科学技术的普及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该组织和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国家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其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科普法的颁布和实施,对科普工作的的社会化提供的法律支持,科普工作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任务和责任。促进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发展,需要在工作中依法进行科普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化水平。

4.2气象科普形式多样化

气象科普馆
气象科普馆

以科普活动作为主要的形式,力求科普形式的创新。科普活动要做好统筹安排,如在3.23世界气象日进行气象科技宣传周活动,要求活动所在区域有关部门的领导、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群众代表进程主体研讨,拉近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距离;安排气象科普展览和讲座等,对社会工作开放,提高其气象知识水平;与新闻媒体部门加强联系和合作,利用现代化的大众媒体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科普部门发挥自身优势,举行新闻发布会,积极的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将学校和社区作为气象科普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和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和各类活动;与社区和学习进行合作,提供一些活动的场地和人员支持,实现科普活动与人们生活活动的紧密接触。

4.3气象科普的现代化技术应用

在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进行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方式,大众传媒的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应该在气象科普工作者有所使用。科普人员可以建立气象科普网站,通过远程的网络教育技术对学校和社区开展科普讲座;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重要的气象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群众的手机上,方便其及时的了解气象新知识和对气象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制作科普DVD,方便群众进行了解和学习;通过广播、报纸和电视等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和举办专题活动等等。

4.4建设专业的科普创作队伍 提升科技馆服务质量

气象学会是当前气象科普的主要执行者,在新时期面临着专业技术和宣传人才不足,组织结构不完善等,导致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的不足。气象科普队伍首先需要气象专业人才的加入,保证气象科普的专业性;其次,需要具有宣传经验和文字功底的宣传策划人员进行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最后,鼓励青年学生和社会作家等进行科普文章的创作,提高社会参与和关注度。

4.5有效的投入机制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当前的气象科普工作缺乏必要的基础支持,难以全面和有效的开展。建立完善和科学有效的投入机制,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气象科普活动的资金投入,保证科普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社会各界需要对科普活动加强支持,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物质支持。有效的投入机制是保证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的有效保证。

5、总结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气象科普工作需要从创新、投入、改造和培养人才等角度入手,提高科技馆管理力度,更好的发挥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作用,促进其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气象科普工作关乎群众整体科学技术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